為什麼會感到焦慮或憂鬱? 當身心出了狀況,人們會想知道自己究竟發生了甚麼事,這時許多人會試著從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,閱讀其他人分享的經驗。
然而,網路上的資訊五花八門,常常包含錯誤的訊息和個人偏見。若沒有仔細查證,反而可能因此誤信謠言,引發不必要的恐慌,甚至導致延誤治療。
事實上,衛生福利部曾邀請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業醫師們,將重要的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編輯成一系列的衛教手冊,讓非專業人士的民眾,也可以輕鬆理解有關身心科的正確知識。
比較可惜的是,這些優良的衛教手冊並不廣為人知。溫時光診所針對幾種門診常見的身心狀況,推薦其中的4本衛教手冊,提供大家認識憂鬱症(Depressive disorder)、焦慮症(Anxiety disorder)等精神疾病的入門管道。該系列的其他手冊也值得一讀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查閱。
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著/衛生福利部出版
『精神疾病』一詞雖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地使用,但一般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仍限於知道某些疾病的名字,例如憂鬱症與躁鬱症,可是要到甚麼程度才會被稱為不正常或是生病了呢?
當一個人開始流鼻水、喉嚨痛並且輕微發燒,他會清楚知道自己生病了。可是當心情低落而且睡不好的時候,通常不會認為自己可能生病了。畢竟沮喪是一種情緒、是正常生活經驗的一部分;精神又怎麼會生病?
本手冊詳細介紹甚麼是精神疾病,醫師又是如何診斷精神疾病,以及治療方式和準則,並分享一些關於精神疾病的迷思來解答你的疑惑。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
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著/衛生福利部出版
在疾病導致失能的統計數據中,憂鬱症的排名在所有疾病的第二位,我們身邊可能都有親朋好友受到憂鬱的困擾。憂鬱不但影響生活品質,還可能造成不願意見到的遺憾。因此,怎麼辨識自我情緒狀態,以及當面對情緒困擾時,該如何自助和求助專業人員,這些知識不可或缺。
本手冊詳細介紹甚麼是精神疾病,醫師又是如何診斷精神疾病,以及治療方式和準則,並分享一些關於精神疾病的迷思來解答你的疑惑。
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著/衛生福利部出版
焦慮不單純是一種心情,它也是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,會引起生理和行為反應。當焦慮的情況影響心情,造成身體上的不適,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時,可能就是『焦慮症』,不但使人憂懼度日,也會使得健康亮起紅燈。若焦慮的程度已經顯著的影響生活品質,最好能尋求醫療上的協助。
這本手冊介紹焦慮症的病因、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式,協助讀者瞭解自己的情緒 ,並且教導各種可以自我練習的調適情緒方法。
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著/衛生福利部出版
心理壓力影響身體狀況,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。心理因素會影響疾病的產生與身體的功能,心身醫學即是研究心理現象與生理功能的相關性,以及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,是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、病程與預後。
心身症是精神醫學的一種診斷,它以身體或生理症狀為主要的表現,患者可能會因為身體不適而四處求醫,接受各種檢查卻檢查不出病因,甚至可能因為安排侵入性的檢查或治療,增加不必要的風險。
本手冊介紹心身症的臨床表現、病因、以及心身症的治療,讓讀者更了解身體與心理互相影響的機制,尋求合適的就醫途徑,並用更健康的態度面對身體症狀的各種可能。
上列的衛教手冊皆可透過連結網址進行下載與觀看;溫時光診所的候診區也有這些手冊的實體陳列,提供來訪者在候診區閱讀。
最後,我們仍然要提醒大家,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,並且考慮多重因素。如果有情緒困擾或身體不適,雖然瞭解相關知識是重要的,但仍應前往醫院或身心科診所尋求專業評估和協助。切勿自行診斷或購買藥品使用,以免延誤治療並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。